Loading
部落格 | OEM
Recent ActivityRecent Activity

不要只是販售智慧型設備—現在開始販賣成果

坐等客戶需求規格才做出反應,是雙輸的主張。更好的方式呢?就是提供遞增數位價值,並提升您的獲利底線。

分享:

LinkedInLinkedIn
XX
FacebookFacebook
PrintPrint
EmailEmail
Finger on E-stop button on a machine in a factory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們都親眼目睹製造商與OEM之間關係的巨大演變。曾經輝煌一時的企業工程部門,都經歷了慘烈的縮編。而各界的企業如今都重度仰賴其設備製造商,來推動廠房中的創新和效率。

如今的終端用戶確實對OEM期望更為殷切。但該如何回應呢?

智慧型裝置與數位技術,為設備製造商帶來了近乎無限的可能,讓他們得以區分產品的差異,並提升在廠房中的價值。然而,儘管機具日益聰敏,這般願景卻仍然使得OEM在與客戶研討解決方案時陷入困境。

或許這恰巧符合您的現況。您可能想為設備加上更多智慧技術,但客戶卻從未提出要求。如果需求不明確,該如何向客戶證明這筆投資確實有其價值?

許多OEM在面臨這樣不確定的情境時,仍無法引領智慧創新,而是只能繼續因應客戶提出的規格。不幸的是,這種方式無法讓自己脫穎而出,一下子就只能陷入客戶依價格做出決策的死角當中。

 

邁向以智慧成果導向為基礎的銷售方式

那好消息是什麼?智慧技術可以讓您有機會為客戶提供遞增價值,同時也把持續生產力帶回到貴公司的最終盈利。

但要成功做到這一點,必須更進一步思考客戶想要達到的成果,而不是只停留在設備的機具功能上。如何做到呢?以下有兩個關鍵性問題,可以幫您重新評量自己的流程,並指引您到能與客戶進行更有效溝通的方向上。

 

您是否以客戶能理解的方式溝通?

當某一家OEM告訴我,他們的客戶從未要求智慧技術,我則答以「果真如此嗎?那他們真正想要的成果為何?」

其實客戶也許已經向您提出智慧技術的要求了,只是您沒有以他們能理解的方式來回應。

實情是,客戶並不一定會知道他們的機台或設備真正需要的功能。這就是為何智慧技術難以銷售的原因。

但是客戶一定會知道自己不想面對的困境。通常他們想要的業務成果,就隱藏在某個簡單的機台問題背後,例如機台太難操作。再往深處探究,實際上他們想要的業務成果就是「我想要維持高生產力,但廠內操作人員流動率太高。」

身為OEM,可以把這個結果轉化成您能提供的價值:「運用智慧技術,我可以提供一套任何人都會操作的機台給您。」簡而言之,您應該設法理解客戶的弦外之音,找出其中的結果,並提出可以達成結果的智慧技術。

 

您是否還停留在以「速度和供給」為賣點的程度?

了解如何以新的智慧技術來改善客戶想達到的成果,確實是一項關鍵。但是改變您目前銷售自家產品的心態,也一樣重要。

如果您就跟大部份的OEM一樣,會逐步為機台添加數位功能,並亦步亦趨地緊跟控制系統設計的潮流。

但是當您與客戶溝通及提案時,是否始終利用您已經部署的智能來區分您的產品?

許多設備製造商的業務人員,其銷售技巧仍然停留在強調自家機台功能的各項指數,亦即只知「速度和供給」。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智慧功能與客戶想達到的成果息息相關,就像簡化維護這麼簡單的一件事,透過當代控制系統就能做到。而不斷進步的智慧技術,例如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及數位分身,都與該系統密切相關。

要提升客戶價值,就要設法讓數位化功能成為探討的重點。向您的自動化供應商求助,請對方協助訓練您的團隊、或是擴大智慧技術的範疇,以新的方式提供遞增價值。

 

將持續性生產力帶往獲利底線

對於大部份的OEM來說,獲利空間和預算雙雙緊縮已是常態。正因如此,您選擇投入新智慧技術的面向和方式就變得至關重要。

幸好在智慧技術方面,您有很多機會為您的客戶與貴公司雙方創造出雙贏局面。但若要找出正確的途徑,便需要先自省一番。

要自問的關鍵問題是: 現在該採取哪些步驟,才能為客戶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同時改善現金流、或建立額外的獲利管道?

COVID-19疫情使得某些設備製造商加快了上述的自省過程。例如有一家OEM一年之內就在保固通話服務上投資了數萬元美金。由於疫情限制了到場服務,他們便投資在擴增實境平台上,藉此讓他們可以與客戶進行協作,並從遠端即時解決問題。

客戶贏得:迅速的服務、更短的平均修復時間。
而OEM則省下:差旅費用、更好的員工生產力。

而當OEM為了COVID-19開始發展因應方式時,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都會限制非員工進出其設施,甚至要有疫苗接種紀錄才得以進入。

因此這家設備製造商便開始研究利用AR來提供永久性服務方案,以及嶄新的獲利流程,進而也替未來的數位投資提供了自籌基金。

 

勢在必行

對每一家OEM來說通往更聰明機台的途徑,就跟他們投注在客戶身上的價值主張及印象一樣,是獨一無二的。

不過數位進化已經是大勢所趨。沒有一家OEM承受得起落後潮流的代價。

了解如何讓OEM過渡至嶄新的數位業務模式。

接著參與線上研討會。

Sue Dorscheid, OEM Sales Manager, contributed to this post.

已發佈 2021年6月17日

主題: Machine & Equipment Builders Industrial Automation & Control

John Lohmann
John Lohmann
Regional OEM Sales Director, Rockwell Automation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訂閱

訂閱Rockwell Automation,並直接於收件匣接收最新的新聞與資訊。

馬上訂閱

為您推薦

Smart Machines eBook
Multi-color blue, green and white circles
Brochure
Smart Machines eBook

Are you ready to "Get Smart"? Find out key 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smart machines and equipment.

Download Now
It's Time to Rethink Machine Safety and Security
Main Image
Blog
It's Time to Rethink Machine Safety and Security

More productivity. Less risk. Smart safety and CIP Security strategies can help OEMs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Connected Enterprise head-on.

Read Now
Ready or Not, the Remote OEM Future is Here
Employee wearing virtual head set and white hard hat
Webinar
Ready or Not, the Remote OEM Future is Here

Hear from a panel of OEMs on how they are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to sell, design, commission and service from afar and are reinventing the way they operate and embracing new innovations.

Join Us
  1.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Rockwell Automation 首頁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2.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公司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3.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最新消息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4. Chevron LeftChevron Left 部落格 Chevron RightChevron Right
請更新您的 cookie 設定以繼續.
此功能需要 cookie 來改善您的體驗。請更新您的設定以允許這些 cookie:
  • 社群媒體Cookie
  • 功能Cookie
  • 性能Cookie
  • 行銷Cookie
  • 全部Cookie
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設定。想了解更多訊息,請參閱我們的 {0} 隱私政策
CloseClose